从唐代丰腴秀美的宫廷嫔妃,到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再到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10月6日,“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
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皇家对神明有着至高的敬仰。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亘古不变的礼制。月儿渐圆,燕子南飞,每到这时候,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将牵挂、思念、团圆……这一切美好的希冀寄托给了中秋——这一轮金黄而璀璨的圆月。
“民艺中国——桃花坞与杨柳青年画展”目前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将清代及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中国传统形式的桃花坞与杨柳青年画在年画图像、主题、母题方面进行图像志分类。
11月20日下午,第六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论坛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
原标题:天地有日月,玉雕分阴阳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经济文化差异大,玉雕作品往往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我国的玉雕也分为几大派别,雕工技法中也有有阴雕、阳雕、镂刻雕等技法,有句行话说“三分料,七分工”一说,这里的“工”就是指雕工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古画图,太经典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原标题:吉祥如意银步摇?? 晚清民国时期,银饰流行,几乎无银不成饰。这件制作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步摇簪(见图),就是一件颇具特色的银首饰。 步摇簪总长17.3厘米(不含弯首如意簪柄),此簪不同于其他发簪之处,还在于簪柄
原标题:漫谈“炉瓶三事”?? 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刻画入微,所谓“炉瓶三事”,笼统来讲无非是焚香的器具,但在凡事皆讲究的古代礼节中,是和“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雅致细腻
原标题:中国少儿舞蹈如何开创新百年?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少儿舞蹈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把它放在整个百年历史中,如果把我们现在做的作品和黎锦晖的作品比较一下
原标题:《醒·狮》,为何被称为最“燃”舞剧? “太燃了!好像在看武侠片!” “‘拳拳到肉’的武打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主旋律题材能做得如此鲜活真实,接地气,有血泪,有魂魄。” “看到了《醒·狮》,就想到了家
原标题:东汉绿釉鸟形六枝灯?? 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东汉绿釉鸟形六枝灯(见图),高59.3、底径24.4厘米,由金亨石、申熙哲捐赠入馆
原标题:2020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拉开大幕,让世界“听见索玛” 邛海之畔,泸山脚下,一年一度的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再度在冬日暖阳中如期而至。2020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以“回归和凝望”为主题,于11月7日-24日在西昌市举行
历时近一年的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综合楼二期改建工作已于上月底竣工,藉此、自10月28日至11月3日,该中心展开了为期七天的庆祝演出活动,这也是自今年疫情以来
故宫秋景。故宫博物院供图 故宫太和殿。故宫博物院供图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原标题:寒汀落雁欲南飞?? 农历九月,秋水长天。如此芦花飞雪时节,南飞北雁的声声鸣叫,更给迷人秋色平添了几多意趣
10月9日,“2020江南水乡古镇——第二届新场手作节”在浦东古镇新场开幕,手作节以江南手作文化为载体,以新场古镇核心区的张宅、郑宅为主会场,从“创艺”、“技艺”、“手艺”、“文艺”四个版块多方位诠释、展示江南水乡文化。
了解更多今年,因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范围内的艺术活动和展项等多半取消。庆幸的是,10月24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一年一会的正仓院展将如约而至。
了解更多原标题:寻?景 | 敦煌不只有莫高窟、月牙泉 一直以来,敦煌留给世人的印象,无外乎神秘的莫高窟、苍茫的戈壁滩、金色的胡杨林以及深居大漠的月牙泉
秋风起,秋意浓,祖国各地陆续进入“赏秋模式”,不论你喜欢看红叶,逛树林还是看繁花,各地秋色总有一处让你心动。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并存地区。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近年来,随着多项文化惠民政策的出台,新疆的文化事业迈上了快车道,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
10月10日,“2020第五届雁栖湖论坛·城市形态与文旅融创”在北京开幕,围绕“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文化旅游市场在疫情发生之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需求,谋划新的产品、探索新的宣传策略和方式。
在苍莽的雷公山麓深处,藏着西江千户苗寨。漫长的岁月造就了这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沧桑古村落。它的古韵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秋天开始食蟹忙,而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让许多上海人的家里都飘出了芋艿老鸭汤的香气,这是上海市民最熟悉的秋季节令食品。